焦虑障碍(anxiety disorders)是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,据估计在美国焦虑障碍患者的终身发病率10%~15%。Phillips和 Zhang 2009年在我国四省(山东、浙江、青海和宁夏)流调结果显示;焦虑障碍的现患病率为5.6%(5.0%~6.3%)。
焦虑障碍患者常合并其他精神疾患,如共病抑郁症或人格障碍,且焦虑谱系内的共病亦很常见,所造成的疾病负担相当沉重。1990年美国医疗负担中与焦虑障碍有关的费用为466亿美元,占全年精神卫生费用的31%。
对焦虑障碍的研究,多集中在神经生化、影像学、遗传等,在病因学和病理心理学方面,上世纪60 年代 Bowlby创立的依恋理论(Attachment)是一个理解焦虑障碍的独特视角。自依恋理论创立以来,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母婴关系对个体成长中人格的发展的影响。Bowlby 认为个体在婴幼儿期与主要照料者的依恋关系中逐渐形成对自我、他人及人际关系的一种稳定认知和内部工作模式,这种稳定的认知和内部工作模式会影响其成年后人际交往中的情感、情绪、认知和应对环境的行为。
最初的研究多集中于母婴关系,1985年 George,Kaplan和 Main创建了成人依恋访谈(AAI)测量工具之后,研究者们的焦点开始从婴幼儿转向青少年和成人(Bartholomew &Horowitz,1991)。
近年来,国内外学者从成人依恋的角度,探索不安全依恋类型与焦虑障碍和焦虑水平的关系,本文尝试作一综述,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探索焦虑障碍的成因,也为焦虑障碍的心理治疗提供理论支持。
上一篇:什么情况引发了焦虑症的出现